发布日期:2019-08-28 来源: 作者: 阅读次数:10417次
1.合理有效地限制上网时间
数据结果显示,非网瘾青少年平时(周一到周五)平均上网时间大多限制在一个小时以内,周末上午时间大多限制在3个小时以内;而网瘾青少年平均上网时间(不管是平时还是周末),都远远高于非网瘾青少年。由此可知,能否合理有效限制上网时间,可以作为衡量能否健康上网的一个重要特征。
2.上网目的和网上活动丰富多样
调查结果显示,网瘾青少年最主要的上网目的是“玩网络游戏”(67.5%),这一比例远远高于非网瘾青少年。非网瘾青少年主要上网目的是“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获取信息”、“学习或工作”、“通讯或联络”等方面比例,要高于网瘾青少年。从青少年花费时间最长的网上活动来看,网瘾青少年选择“玩网络游戏”的比例(36.4%)远远高于非网瘾青少年(16.1%)。可见,网瘾青少年的上网目的和网上活动更加单一,尤其集中在“玩网络游戏”,而非网瘾青少年上网的目的更为多样化,他们可以利用网络满足自身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多方面的需要。
3.选择在家里上网,避免在网吧上网
调查结果显示,非网瘾青少年最精彩在“自己家里”上网的比例(50.4%)远高于网瘾青少年(35.6%),而网瘾青少年最经常在“网吧”上网的比例(37.4%)要明显高于非网瘾青少年(21.3%),可见上网地点可能也会影响到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我们认为,在家里上网父母可以进行适度监管,在网吧上网则一方面缺乏监管容易导致沉迷,另一方面在网吧里也会受到其他上网者的影响,容易结交志趣相同的不良朋友,而这个特殊的朋友圈可能会为青少年沉迷网络提供重要的人际和情感支持。
4.避免对网络产生过度的情感依赖
通过对青少年网民网络使用感受的分析可以发现,相对于非网瘾青少年,网瘾青少年对于网络安抚情绪的功能依赖性更强,他们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成就感和满足感。而健康上网的网民将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利用网络来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自己应该是网络的主人,网络是为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服务,而不是把网络世界当作自己精神寄托的家园,把自己变成网络的奴隶。
5.重视和加强现实生活中的沟通交流
通过对网瘾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瘾青少年更难与周围的人相处好,并且网瘾青少年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不如非网瘾青少年。通过对网瘾青少年的家庭关系分析可以看出,网瘾青少年与家长的关系不如非网瘾青少年。网瘾青少年缺乏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之间的有效沟通,他们忽视或者无法在现实生活中与周围人沟通,不能从现实生活中得到情感的交流,所以更愿意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或者把网络当作主要的沟通方式。
2009年12月6日,由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主持的《第四届中国青少年网络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创新型国家与学习型网络——青少年的责任”为主题,旨在共同推动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深入推进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并在论坛上提出了开展“中国青年网络新公民培养计划”。“中国青年网络新公民培养计划”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青少年网络哦行为使用不当的现象,倡导正确使用互联网,激发广大青少年运用网络学习的潜能,成为“网络新公民”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应该为我们自身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服务,切不可一味沉溺于网络世界。青少年要从自身做起,提高科学合理利用网络的能力和自觉性,合理限制上网时间,丰富自己的网络活动,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避免在不良场所上网,并且要重视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的现实交流,不要把网络当成自己的情感寄托,从而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优势,吸取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本领,把自己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网络新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