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抗疫序幕的拉开,市一院迅速成立了龙山院区发热病房,并于1月26日开始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由于这次病毒的传播能力和速率远超SARS,所以整个病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所有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我们每个人都像上满劲的发条,每一刻都是忙碌的。
在这里工作,我们不仅要做好日常的诊疗,还要忍受厚重的防护设备带来的种种不适,闷热、汗流浃背,身上起疹子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每天面对病人,还要不厌其烦做好解释工作。记得有一个病员因发热住入我们病区,在我询问病史过程中,他总是不停的打断我,一会问我他每天接触那么多顾客是不是很容易感染上,一会问我他的症状像不像,一会问我这种情况得观察多久……我感觉到了他的恐慌和焦急,于是暂停了问诊,耐心地给他解释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知识、医学隔离的注意事项、观察期限等等。慢慢地,病人的恐慌情绪平复了,他不再紧张了:“医生,谢谢你!有你们在我就放心了,也有信心战胜病魔了”。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心理慰藉的重要。
我们的护理同仁每天都要执行护理治疗,要给房间消毒,要准时将盒饭和开水送至病人手上,还要定期给他们换洗床上用品,非常辛苦。但不管多苦多累,她们总是笑着面对患者。记得有一次一个患者在门诊做完检查后错过了饭点,收治到了病房以后,患者直嚷嚷:“有没有饭吃啊?我肚子好饿,胃快受不了啦!”中午交接班的苏家凤护士长听说这一消息后,马上将自己还没来得及吃的盒饭加热送给了他,笑着说:“赶快吃吧”。而她自己只能匆匆吃碗泡面,又接着工作。
因为这里的治疗是封闭的,患者入院后常常缺少必要的生活用品,像没带杯子无法吃药、没有纸巾等等,我们都要想法帮他们解决。记得有一家三口来自宿松,因发热同时住入隔离病房,孩子父亲带了手机却忘了带充电器,手机没电联系不上家里,急的不得了,问我能不能借他充电器或者帮他买一个。我把手机先借他打了电话,然后再想办法。可我们一样也不能出去,几经周折,拜托外面换岗进来的同事给他弄来个相匹配的充电器解了燃眉之急。记得出院的那天,他还专门跑来和我道别,并表示感谢。
细细数来,我在这里已经坚守整整15个日夜了。适逢轮休,就迫不及待给家里打电话,听到妈妈久违而又亲切的絮叨,爱人一遍又一遍的叮嘱,还有孩子天真而又期盼的呼唤,再强悍的内心也有泪奔的时候。但是,我们的坚守是为了更多的家庭、更多的患者,我们奋勇向前,那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唐朝贺知章曾有诗云:“二月春风似剪刀”。多希望它能早日剪破这病毒封锁的囚笼,春暖花开时,让我们一起去真实地感受明媚的春光。